■巴西海外移民(1)

 為什麼豬木家要移民到巴西去? 說穿了……原因是因為『錢』。自從父親過世之後,豬木家的經濟狀況就愈來愈惡化,原本十分賺錢的『石炭生意』,如今也因為時代的改變而漸漸遭到淘汰。雖然外公方面還能靠著祖產來渡日,但是正如同我之前所提到的--我的外公是一個『豪傑』,他相當的好客、而且樂於助人,然而,外公『幫助人』的方式跟作法………有的時候實在讓人難以認同。

 比方說,除了我們這些孫子之外,當時外公家裡還住了不少『食客』,這些人有些是外公的同鄉、有些則是父親在世時所認識的朋友。雖然在這些人裡頭……有少部份人後來有『出人頭地』、並且專程回來『報恩』(豬木註:例如後來的全日空副社長.迫水久常),但是講的難聽一點………其實絕大多數的『食客』都是抱持著『吃閒飯』的心思而賴在外公家裡不走的。

 不僅如此,外公對於『金錢借貸』的處理方式也很胡來。在我的印象當中,因為知道外公手上有祖產而跑來向外公借錢的人………每天幾乎都有3個到5個人左右。結果,好客的外公不但二話不說的立刻給錢、外公甚至還會請那些來借錢的人喝清酒、吃牛肉。在那個糧食短缺的時代………牛肉跟清酒可是非常昂貴、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吃得到的高貴食材呀,但是外公卻連眉頭也不皺一下就揮霍掉了。當然,那些借出去的錢………外公也從來沒有去追討過。換句話說,到了我國中畢業的那一年,相良家跟豬木家已經可以說是『家道中落』了。

 某日,拓殖大學畢業的三哥(豬木壽一)突然拿了一本『巴西海外移民』的小冊子回來。三哥他因為是拓殖大學貿易學科畢業,因此他從很早以前就一直有『海外雄飛』、『離開狹小的日本、到海外的新天地旗揚』的夢想。至於那本小冊子………不用說,因為當時的日本政府正在積極鼓吹『海外移民』,所以那本冊子上面自然也是將巴西形容得像天堂一樣。然而,即使是像我這樣遲鈍的『笨寬』也知道………這些東西終究只是日本政客『隱惡揚善』所寫出來的巴西部份面貌罷了………

 在我們那個時代,『移民』這兩個字給人家的印象是很慘澹的。一般來講,會到海外移民的人通常都是因為在日本已經『沒得吃』、或者『已經活不下去了』、所以他們才會選擇離開祖國。更何況,各位只要翻一下世界各國的移民史就可以知道--早期所謂的『移民人口』絕大多數都是以『農民』居多,因為這樣才能夠在新天地取得土地、種植作物、進而達到最基本的溫飽條件。對這些人而言,與其用『移民』來稱呼他們,我覺得倒不如用『拓荒者』這3個字還比較合適。

 然而,當時日本的『巴西移民政策』卻是基於『疏緩都會區人口』、『減輕糧食短缺壓力』這兩項原則來訂立的。也就是說,日本政府所推廣的『巴西移民計劃』……其移民成員幾乎都是以不會種田、或者沒有農業經驗的都市住民為主。當然,日本政府也知道這樣的作法『實驗性太重』、『太過於危險』、『可能招募不到人』,因此,為了讓這些『城市鄉下佬』有前往巴西的動力,那個時候的日本政府莫不全力的美化巴西這個國家、順便讓移民們作起了『只要努力就能成為大牧場(或者農場、礦場等等)的主人』之類的春秋大夢。儘管移民當中不乏有成功的例子,但是因為輕信日本政府的『謊言』而來到巴西、結果卻因為打拚失敗而客死異鄉的人……坦白說也不在少數。現在回想起來,我們這些巴西移民………真的是被日本政府給欺騙、出賣、甚至遺棄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有『希望』、自然就有『風險』,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三哥當時也不是沒有考慮過風險的問題,但他認為『風險』是可以克服的,一旦努力成功,豬木家就可以在巴西獲得更好的生活。在三哥拚死命的說得之下,除了已經結婚的姊姊們、還有經營幼稚園的二哥康郎之外、最後我們全家(包括外公)終於下定決心要跟三哥一起到巴西『去闖一闖』。

 依照當時的慣例,凡是要參加巴西移民計劃的人,他們都必須搬到位於橫濱的『移民研修中心』、然後學習一些與移民有關的課程。其中最重要的一項課目……就是巴西所使用的官方語言.葡萄牙語。相較於兄長們抱持『破釜沈舟』的心情努力用功,我這個『笨寬』卻是以『海外旅行』的心情隨便草率唸一唸、然後滿腦子儘是想著『亞瑪遜熱帶雨林』、『世界七大不可思議』、『綠之魔境』等等之類的東西。

 昭和32年(1957年)2月3日。豬木家11名成員(包含母親跟外公)從橫濱港第三碼頭搭上了前往巴西的移民船--『山多斯號』,跟我們同船的巴西移民大約有500人左右,想必這些人一定也是因為種種的原因,所以才會選擇離開日本、並且期待在巴西『從頭開始』的吧?在充滿『希望』與『不安』的心情當中,『山多斯號』終於慢慢的出航了………………

 『山多斯號』離開日本之後,我們這些『巴西移民』足足花了一個多禮拜才勉強克服『暈船』的問題。後來我們才從船長的口中得知--從日本坐船前往巴西得足足花上一個半月才有辦法抵達。在這段漫長的航海旅途當中,有些有特殊專長的人紛紛開起了『教室』,像三哥壽一當時就開設了『空手道教室』,其他還有像『柔道教室』、『音樂教室』等等,這些都是船上的移民們所自行開設的課程。而我的十四歲生日………就是在『山多斯號』上面渡過的。

 某日,『山多斯號』依照既定行程來到洛杉磯進行補給。不過,雖然船隻已經進港,但是因為我們這些巴西移民身上並沒有美國簽證的關係,因此當時的我們連想登岸到陸地上面去透一透氣都不被允許。另一方面,說起來或許有點孤陋寡聞也說不定,不過我也是在這個時候才第一次親眼看到外國人。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外國人(美國人)的身材真的是高大的嚇死人。雖然我的身高在當時已有180公分,但是放眼整個洛杉磯港碼頭,岸上隨隨便便抓一個碼頭工人都是超過185公分、體重超過100公斤、而且手臂粗得像樹幹一樣的壯漢。對於國中剛畢業就已經是全鶴見區身材最高大的我來說,此時我突然覺得自己在美國人的面前變得好瘦小………(笑)。

 在洛杉磯停留兩天後,『山多斯號』又開始沿著墨西哥沿岸南下行駛。很快的,我們不久便來到巴拿馬運河的入口處準備通關。當『山多斯號』進入運河時,船長便把引擎關閉、然後聘請岸上的航務人員駕駛『牽引機』來拖行船隻移動。附帶一提,在我們那個時代,當時的牽引機是放在鐵路上面來行駛的。根據外公的說法,據說在相良家的經濟狀況還很富裕的時候,當時就曾經有人來詢問外公『要不要買下巴拿馬運河牽引鐵道的經營權利?』 結果外公並沒有買下這筆投資、後來該鐵道的經營權則是被一個德國人給買走了。可想而知,那個德國人當然是因此而賺了大錢…………

『當初如果我有買下這個鐵道的話,我現在可能已經是世界第一的大富豪了。』

 我可以看得出來,外公講這句話時……他的心裡其實是很懊悔的。確實,『命運』這種東西真的是很不可思議,如果外公當年有買下這個鐵道的話,以過去那個經濟蓬勃發展、國際貿易鼎盛的時代來計算,外公光是躺在家裡坐收『鐵道權利金』或者『牽引服務費』說不定就可以賺翻天了,當然我們一家人現在也不會淪落到移民巴西的下場。不過這種說法終究還是馬後砲,現實就是現實,這是不會改變的。可是,自從我們經過巴拿馬運河之後,外公的表情就一直鬱鬱寡歡,不僅如此,外公的健康狀況還出現了急劇惡化的跡象。對於一個七十七歲的老人而言。這麼長時間、而且又辛苦的海上航行………果然還是太嚴苛了。

 經過船上醫生的診斷,外公確定是罹患了『腸閉鎖』的症狀。由於移民船上面的藥品跟設備都不足,再加上船醫也沒有治療過這種疾病的經驗,結果………經過整整3天的痛苦之後,外公最後還是因為回天乏術而在異鄉的海洋上過世………。

 我哭了,豬木家的人也都哭了,因為對我們而言,外公就好像是父親一樣的存在,失去了外公,對豬木家來說無疑是一大打擊。可是人生就是這樣,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不管我們再怎麼難過,我們還是要堅強的往前走下去。畢竟『新天地』(巴西)就在眼前,我們實在沒有時間沈浸在失去外公的悲傷當中。為了不讓外公的死白費,我們更是要努力在巴西獲得成功才可以。外公過世之後大約一個星期,『山多斯號』終於進入了巴西領海。我們先是在『里歐市』靠港補給、緊接著我們終於來到此行的最終目的地--山多斯港。從這一刻起,豬木家的巴西移民生活也正式揭開了序幕。

 在移民監察官的指示之下,我們一家人跟其他9個日本家族陸續完成了入境手續、並且搭乘火車前往日本政府為我們安排的『工作地點』。這裡可能需要說明一下………在當時,為了確保移民在入境初期都能夠有一份基本的工作,日本政府通常都會跟巴西當地的農場或著牧場簽訂為期一年半左右的『雇用契約』。也就是說,我們這些巴西移民必須先把這份『賣身契』給履行完畢,這樣子我們才算是『恢復自由之身』、同時也才能夠在巴西境內自由活動。而我們被安排工作的地方,是位在聖保羅市市郊的一處有五十年歷史的咖啡農場,名字叫作『凡賽達.瑞莎』,意思是『瑞士人的大農場』。

 很快的,瑞士籍的農場主人馬上就安排我們住進宿舍、並且大致說明了工作與生活上的種種規定。令我感到驚訝的是,所謂的『宿舍』………說穿了只不過是一間用木板隨便釘起來的破爛房子而已,裡頭沒有水、也沒有電、甚至連廁所也沒有,對於從小就過慣舒適生活的我來說…………那裡根本就不是人住的地方。

 第二天早上五點,農場響起了宛如軍隊起床號一般的喇叭聲,我們一家人隨即開始移民巴西之後的第一份主要工作--採收咖啡豆。在一望無際的咖啡園當中,放眼望去儘是高度達到4公尺以上的咖啡樹(豬木註:現在的農民為了採收方便,通常會把咖啡樹的高度修到1﹒5~2公尺左右)。雖然農場裡頭的採收工人非常非常的多,但是因為農地實在太過廣大的關係,因此我常常會有『自己好像是在叢林裡工作』的錯覺。

 此外,由於這個農場已經有50年的歷史,因此園內的咖啡樹樹齡普遍都很老,換句話說就是枯枝木刺很多、但是結出來的咖啡果實卻往往很少的意思。當然,想要採收咖啡果實,雙手理所當然會接觸到樹上的枯枝木刺,剛開始的時候,農場都會發放手套來給工人使用,但是………我真的不知道那個手套是那家爛公司製造的,因為只要用個幾次之後,那個手套馬上就會變得破爛不堪,採收時反而會因為枯枝刺進棉絮裡頭而難以行動。在不得己的情況下,我只好脫掉手套來採果。幾分鐘之後,從來沒有務農經驗的我立刻就被枯枝刺得雙手流血,雖然雙手痛得要命,但採收作業還是得繼續下去。

 這樣的工作,足足從早上5點持續到下午5點……也就是整整12個小時。回到宿舍吃完超難吃的『醃肉煮豆子』晚飯之後,精疲力竭的我立刻倒頭就睡、然後隔天早上5點再起來繼續作同樣的勞動。老實說,當我看到農場裡頭的監工手上拿著手槍跟鞭子、然後騎著馬匹一天來巡視3次的景象時,那個時候我真的有一種『被人家當成奴隸使喚』的強烈屈辱感…………。

 不過話又說回來,家裡頭真正最痛苦的人………我想應該還是三哥壽一吧……。當初原本是為了讓豬木家獲得更好的生活而極力鼓吹家人前來巴西,結果現在一家人卻是在農園裡頭作著辛苦無比的奴隸勞動,雖然家人並沒有責怪三哥的意思,但是三哥對於自己無法看清『夢想與現實的落差』、進而給家人帶來痛苦一事也頗為『自責』。總而言之,關於採收咖啡豆的工作,這個一直要等到我的雙手因為不斷的破皮流血而結出厚繭厚皮之後,此時我才開始慢慢抓到其中的要領………

■關於豬木少年時代所採收的『巴西咖啡』介紹:

 巴西咖啡年產量約三千多萬袋(每袋60公斤),產量高居全球需要量的30%,是全世界最大的咖啡產國。然而,咖啡行家對巴西咖啡豆的評價並不高,他們認為巴西咖啡過於單調,不酸、不香也不苦,缺少個性美,有些挑剔的咖啡行家甚至不把巴西列入『精品咖啡』產地名單內。因為巴西咖啡農園的海拔多半低於1200公尺,沒有茂盛的林地可以提供『阿拉比卡咖啡樹』必要的遮蔭。而且巴西工人的採豆方式粗糙,採收工人不論熟果子或青果子都一起採收,再加上巴西的咖啡農園普遍放任咖啡樹自然生長,結果造成咖啡樹高度過高、採收不易、咖啡豆失去香氣、且味道變差。這些都不符合精品咖啡的栽採條件。

 二十多年來,巴西咖啡農卯足全力增加產量,試圖擴大市場占有率,然而這樣的舉動卻犧牲了品質,巴西豆國際行情每磅平均價錢比哥倫比亞、瓜地馬拉和哥斯大黎加等『高海拔極硬豆』低了十多美分。但巴西咖啡豆薄利多銷的策略在過去咖啡行情正常情況下,仍有利可圖。然而,1998年後國際咖啡行情在越南咖啡豆低價傾銷之下正式邁入空頭。巴西咖啡主管當局在豆價盤跌的空前壓力下,決定提升巴西咖啡的品質,以期進軍歐美高檔的精品咖啡市場,借以拉高售價增加農民獲利,另一方面也可洗脫『巴西種不出好咖啡』的汙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kiew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